上半年GDP近3000亿,增长5.1%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7:05:00    

7月23日,惠州市统计局发布,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上半年,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910.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6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36.87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240.57亿元,增长2.3%。

亮点分析 第二产业同比增长7.7%,领跑增长

上半年,惠州第二产业增加值1536.87亿元,同比增长7.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成为拉动GDP增长的核心引擎。这一表现主要得益于支柱产业的协同发力。

今年一开年,惠州就在石化新材料产业上发力。1月6日,面向全球、惠聚未来——高端石化新材料招商大会(2025·中国惠州)举行。本次招商大会共有94宗项目达成落地意向、计划投资总额929.02亿元,8宗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目前,惠州炼化一体规模居全国前列,大亚湾开发区连续6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

随着总投资超百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7月正式投产,叠加总投资约573亿元的中海壳牌三期惠州乙烯项目和聚碳酸酯项目开启全面建设,上半年,惠州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其中石化产业增长4.5%、能源产业增长6.9%、新材料制造业增长6.4%。

电子行业是惠州另一个支柱产业。6月25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惠州专场)暨惠州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举行。目前,惠州在人工智能产品制造领域集聚了规上企业超330家,已形成“上游材料-中游零部件-下游智能终端”的产业链条。2025年前5个月,相关企业产值合计达1673亿元,同比增长16.7%,整个产业已经迈入发展快车道。上半年,惠州电子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7%。

以旧换新 带动消费54.81亿元,全省第一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更是民生福祉的“晴雨表”。今年4月,2025年惠州市举行“以旧换新”消费周。今年惠州今年继续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从实施类别、参与活动的产品品类、适用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扩围。全辖区报名参与以旧换新活动商家达3670家,完成核销补贴金额为8.58亿元,带动消费54.81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效应下,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65亿元,增长5.5%。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258.1%、145%、46.3%;新能源汽车增长16.3%。

同样在4月,人民银行惠州分行联合惠州市政府办、市商务局等部门组织开展“金融赋能 乐购惠民”金融支持促消费专场活动。活动现场9家银行为13家企业授信11.66亿元,另通过100亿“焕新贷”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引导信贷资金支持消费领域降本增效。“金融+国补”的双重让利体系大大提升了惠州市民的消费热情。

重点工作 重点抓好空港经济等工作

7月22日,惠州市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暨市委财经委会议。市委书记刘吉指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推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成绩值得肯定。

刘吉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做大经济总量和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大力发展工业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关系、抓当前投资和推动经济长远发展的关系、促进人口增长与提升消费的关系。因地制宜扬优势、锻长板,把竞争力做到最强。抢抓发展机遇,着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集中力量抓重点,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向发力。

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宇航强调,要密切关注新形势新情况,聚焦市场消费、先行指标、国企改革和城市发展模式等变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要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平台开发、临深区域规划、空港经济发展、城市公共服务升级和形象打造等工作,凝心聚力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

统计数据 惠州1-6月各项经济指标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保持两位数增长。“2+1”产业中,电子行业增长15.7%;石化能源新材料行业增长5.4%,其中石化产业增长4.5%、能源产业增长6.9%、新材料制造业增长6.4%;生命健康制造业增长13.6%。新动能产业增势良好,规上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15.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61.8%、42.5%。

新房销售面积下降31.6%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7.9%。分行业看,制造业下降9.3%,房地产开发下降2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8.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16.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87.8%。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

市场消费回升向好。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65亿元,增长5.5%。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效应较强,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258.1%、145%、46.3%;新能源汽车增长16.3%。线上消费持续释放潜力,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49%。

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6.9%

外贸进出口较快增长。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979.88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外贸出口总额1111.09亿元,增长6.8%;进口总额868.79亿元,增长6.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

财税金融稳健发展。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71亿元,同比增长3.1%。税收总收入614.07亿元,下降2.2%;其中国内税收466.49亿元,下降0.7%。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9810.79亿元,增长3.6%;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1291.84亿元,增长2.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7%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7%。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7%。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4.8%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1元,增长4.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2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3元,增长6.2%。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振华 实习生 张媖玫

制图:易福红(豆包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