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静宁县解锁基层治理“泥土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1:12:00    

原标题:田埂上的“议事厅” 静宁县解锁基层治理“泥土密码”

中国甘肃网5月12日讯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 李标)今年以来,静宁县依托基层法治工作机制的实践经验,创新推出机动灵活的议事模式,将政策宣讲、矛盾调解、民意收集融入乡村生活场景,以“群众说事、干部解题、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走出了一条充满乡土气息的基层治理新路。

初夏之际,草长莺飞。在静宁县的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庄头会”正悄然改变着基层治理的面貌。

在威戎镇的智慧苹果产业园里,村民们围坐在一圈,围绕水毁生产道路修缮、外出务工政策等问题畅所欲言。

“路修不好,农机进不了地,今年收成咋办?”“务工补贴需要啥手续?”面对提问,村干部现场记录、逐一解答。“问题当面提,办法当场给,这样的会开到了咱心坎上。”村民张兴平感慨地说道。

在灵芝乡车李村,打谷场、农家小院、村口老树下,处处是议事会场。最近一次会议上,村支书手持产业扶持文件,用方言将政策“翻译”成村民们能听懂的“大白话”。

“养牛补贴咋申请?”“种植中药材有啥支持?”村民们边听边问,原本枯燥的政策解读变得生动起来。“老乡们不喜欢坐会议室,换个这样的方式,大家闲谈之中就能解决很多事情,感觉效率提高了了。”村民陈武能说。

氛围轻松了,人情味多了。甘沟镇上岔村的“庄头会”更是充满了烟火气。墙角下、麦场边,村民们询问“见犊补母”补贴、宅基地审批流程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村干部耐心解答。村民李艳萍夫妻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村委员会通过“庄头会”得知后,立即联合司法所调解员上门疏导,不仅化解了家庭纠纷,还帮其丈夫联系了务工岗位。“以前开会像听报告,现在感觉就是拉家常,没想到几句牢骚话还真能解决问题,有啥难处都敢说了。”李艳萍的话道出许多村民的心声。

小会议撬动大治理。今年以来,静宁县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始终将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突破口,全力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公共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持续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了城市运行和基层治理跨场景、县乡村三级“上下贯通、一体部署”的新格局,让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稳稳托起群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