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巡查,让隐患无处可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09:11:00    

丁明宇

4月26日凌晨,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内智能安防系统突然发出警报:K352+500处接触网悬挂装置出现异常振动。调度员陈键立即调取实时影像,发现一颗松动的螺母在风中摇晃。

“接触网工区立即处置!”随着指令下达,该工区应急值守人员便已整装前往指定地点进行作业。从系统预警到完成处置,整个过程仅用时33分钟。

“放在过去,这样的细微隐患可能需要数小时人工巡查才能发现。”陈键感慨道。

“铁路智能安防系统,它就像给铁路装上了‘天眼’,沿线哪里出现了隐患,它都能及时报警。”操作过这套系统的调度员们无不为这个“新同事”点赞。据了解,该系统融合AI图像识别、物联网传感、北斗定位等前沿技术,可精准捕捉危岩落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就连沿线栅栏的微小异物入侵也难逃“法眼”。

“今日,重点区段的排水正常,雨量风速均未产生预警。”在该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另一区域的防灾雨量台前,调度员可以24小时“观云追雨”,雷达图、地形图、卫星图能够清晰地查看铁路沿线的隧道、桥梁、涵洞以及防洪点等基础设施,实现汛期的险情监控。同时,接入灾害预警雨量监测、水文监测等模块使得预测更加精准,有效减轻水害程度。

在工务调度台三维可视化地图上,581座桥梁的应力数据正在自动更新。“过去靠人工巡检,每人每天最多检查5公里线路,现在系统能自动生成设备健康档案,精准定位钢轨平顺度、道床沉降等细微变化。”该段总调度长刘扬武介绍道。

春检期间,在该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内,42套智能系统已经构建起立体化监测网络。数据显示,自这些铁路“黑科技”运行以来,已成功预警地质灾害风险27次,发现设备隐患158处,有效地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