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疫先锋邢樑:用数字技术织密蚊媒传染病防控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9:57:00    

今年夏天,顺德突发基孔肯雅热疫情,传统防控手段面临病例分布不清、风险区域识别滞后、蚊媒孳生地排查效率低下等难题。作为先进防疫技术提供方,顺德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通过“科技赋能+精准防控”模式,助力区、镇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精准防疫。

构建疫情风险热力图,实现科学精准防控

传统防控手段面临病例分布不清、风险区域识别滞后、蚊媒孳生地排查效率低下等难题。面对种种局限,顺德区政务和数据管理局工作人员邢樑主动请缨:“一定要用数字技术为疫情防控装上‘智慧大脑’!”说干就干。邢樑带领数据团队连续奋战、攻坚克难,在3天内完成“智慧防疫”专题开发,短时间内为疫情风险研判、流调溯源、资源调配和封控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顺德区政务和数据管理局邢樑(左)

一张疫情风险热力图,实现科学精准防控。针对疫情暴发初期数据分散、决策滞后的困境,邢樑牵头组建数据团队,创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优势,成功构建疫情风险动态热力图。该热力图依托疾控、政数数据的高效互动机制,实现病例精准落图、分级管控。

“疾控部门每天提供最新病例数据,政数部门即时进行落图,形成每日更新的全区病例分布图,一图通览每个镇街、村居的病例数量,以及病例姓名、地址等关键信息。”邢樑说。基于BI值,系统可对全区所有村居进行“红、橙、黄、绿、蓝”分级预警,做到疫情风险分级可视化,并且动态更新调整预警级别,体现疫情防控趋势变化,为疫情科学研判和防控精准指挥提供强力辅助。

加强无人机智慧监测,破解蚊媒防控难题

顺德区政务和数据管理局邢樑(右)

在数字化治理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无人机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度融入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技术支撑。在此次基孔肯雅热疫情中,邢樑充分利用顺德无人机项目“空地一体”智能监测体系,发挥7×24小时无人机指挥调度中心、高精度影像采集系统等资源作用,灵活避开台风“韦帕”的影响,见缝插针、伺机出动,配合疾控部门安排无人机对疫情重点区域进行低空航拍。截至7月21日,全区累计派出无人机飞行27架次,生成126张高分辨率图像,智能识别48处楼顶积水、卫生死角等隐患点,为后续精准消杀提供了科学依据。

创新智慧防疫应用,形成工作闭环机制

针对流调溯源和资源调配难题,邢樑携手数据团队创新研发“智慧防疫”专题应用,与相关抗疫部门人员深入研讨,共同形成“病例落图-热力预警-资源调度-效果反馈”的工作闭环,实现防疫数据一屏通览、防控资源智能调度、处置效果实时反馈的防控新格局。“现在可以直观看到病例分布、风险等级和资源部署情况,指挥调度更加科学,防控工作更加精准高效。”邢樑表示。

顺德区政务和数据管理局邢樑(右)

在此次基孔肯雅热疫情中,顺德区政数局作为先进防疫技术提供方,通过“科技赋能+精准防控”模式,助力区、镇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精准防疫。例如,地理信息技术、无人机监测等融合应用,可大幅提升防控效能,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跨部门协同作战模式和技术赋能基层路径,可有效破解防控“最后一公里”难题。

文/顺德融媒记者邓海霞

图/区政务和数据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