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山河万疆思林公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9:02:00
山河万疆思林公
闵桨
8月24日,位于福州市区通湖路上的林则徐故居修葺一新,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今年恰逢林则徐诞辰240周年,当我们站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纪念他,追思的不仅是一位历史伟人,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力量:他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以及既坚守文化自信又拥抱变革开放的智慧,对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庆幸的是,今日之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积贫积弱的模样,而林公留下的精神火种,依然在我们前行的道路上熠熠生辉。

林则徐故居。林双伟 摄
回首家山无限情
8月23日17时至8月24日5时,北京天安门地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三次综合演练。图源:新闻联播
灯火辉映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镌刻着一个多世纪来激荡在这片土地上的浩然正气。其中,毛泽东主席在碑文中写下的“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以及十块汉白玉浮雕的第一块《虎门销烟》,都与林则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时间上,他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精神上,他代表了中华民族在近代最初的抗争与觉醒;而在叙事上,他更是中国人民百年救亡图存伟大斗争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原点。他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源于苦难,始于抗争,成于一批又一批像他那样为了国家民族命运而敢于奋斗牺牲的人民英雄。

林则徐虎门销烟场景画作 图源:清风福州
那么,为什么是他——林则徐,一个从福建走出来的八闽儿女?
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一大批中原士族带着典籍礼器,越过武夷山脉,在这片“东南山国”扎下根来,也将中原文化的基因刻进福建的肌理。近两千年过去了,这条迁徙路犹如文化的脐带,将河洛文明与闽越风情交融贯通,成为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精神源脉。国与家相连,始终是每一位福建人灵魂深处的烙印。
林则徐的家族“九牧林”,自唐代林披九子皆官刺史以来,就恪守忠孝传家、诗书继世的优良家风,其家规要求子孙“气必正,心必厚,事必公,用必俭,学必勤,动必端,言必谨”。在八闽大地,这种家训文化并非林氏独有,一个个家族用家训构建起属于福建的精神谱系。后来林则徐的“十无益”格言,正是这种家风文化的结晶。族以训相传,始终是每一位福建人安身立命的启蒙。

九牧林氏祖祠(资料图片)
山海之间,独特的地理格局塑造了闽人既善于守成又开拓创新的双重性格。这里,有三国时期的温麻船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重要起锚地之一,泉州港的潮水更见证了帆樯云集的盛况……继承了这一传统的林则徐,曾组织翻译《澳门新闻纸》,编纂《四洲志》,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以开放胸襟与海洋意识,成为了“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民立志开先,始终是每一位福建人耕山垦海的自觉。

《澳门新闻纸》图片来源:福州新闻网
武夷山的坚毅与东海的浩瀚,中原文化的厚重与海洋文明的开放,家族训导的严谨与时代变革的勇气,正是这片神奇的土地,用它的山水灵气和历史积淀,孕育了这位既扎根传统又面向未来的民族英雄。
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一生为官四十载,辗转十四省,统兵四十万,其足迹如墨痕晕开在祖国万疆。今天,我们仍能从保留下来的诸多文物古迹中,追寻他用生命绘就的壮丽山河。
在北京福州新馆,这位福建士子初入仕途,紫禁城的红墙黄瓦见证了他投身报国的初心;南下苏州,修葺一新的宝带桥,联通的是一条民生安宁之路;西行陕甘,他守护西安碑林,重修兰州金天观;再至西南,昆明黑龙潭的澄碧与大观楼的雄浑,令他诗兴大发。戎马一生,东南海防线上,宁波威远城的炮台见证了他巩固海防的远见,虎门销烟的雷霆之势犹在耳畔,镇远城墙的砖石记录了他巡查苗疆的足迹,“雄关楼阁倚云开,驻马边墙首重回”的孤勇与“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的乐观,又记录着他戍守西北的岁月。这些星罗棋布的遗迹,串联起的不仅是一个人纵横四海的雄心与自信,更是一种“路虽远,行则将至”的坚定信念。

林则徐像 图片来源:福州新闻网
而更令人感佩的是,无论在何地任何职,林则徐亦总能以超凡的毅力和智慧攻坚克难。在兴修水利上,他加固盐官海塘,疏浚运河沿线,平息黄河水患,推广坎儿井,所到之处皆能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作为行政长官,他在多地改革科举,整顿吏治,推行“清榜”佳话;虎门销烟期间,以“海水浸化法”销毁鸦片二百余万斤,彰显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在东南及西北戍边固防,他整顿宁波海防,改进布防方案,在新疆则提出“屯田耕战”的边防策略;甚至在途经湖南时,也不忘在湘江舟中接见左宗棠,夜话西北边防,不遗余力推举后辈人才。这些原先未接触、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都在林则徐身上一一解决了,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事虽难,做则必成”的真理。

1996年,电影《鸦片战争》重现虎门销烟场景。图源:清风福州
山登绝顶我为峰
立于时代潮头回望,林则徐的背影清晰如昨。“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30年前,林则徐身上光辉的品质为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人们提供了力量。今天,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的新征程上,学习林则徐依然有着非凡的意义,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无论人群怎样变化,我们都能从林则徐身上找到最能烛照现实的精神坐标,照亮前行道路。

游客走进林则徐纪念馆参观。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一学其胸怀天下的眼界。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更需具备全球视野,以海纳百川的气度融汇人类文明精华。正如林公诗云:“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这种胸怀天下的眼界,启示我们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具备世界眼光,在文明互鉴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学其投身家国的担当。林则徐临终前将新疆舆图托付左宗棠,二十年后左公抬棺西征,收复天山南北;其婿沈葆桢继承船政事业,巡台抚台,建设台湾,为宝岛现代化奠基。这种担当精神,在今天体现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当我们看到闽台海峡浪涛奔涌,更应铭记林公的赤子情怀,以实际行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续写先贤未竟的事业。

林则徐左宗棠湘江夜话 图源: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三学其谋福人民的追求。无论身在何处,林则徐始终将“民生”二字放在心头。这种民本情怀,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我们要学习他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公仆情怀,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学其风清气正的品格。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是林则徐奉如圭臬的座右铭。他一生清廉自守,被百姓亲切称为“林青天”,留下的“十无益”家训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今日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正需要发扬林公的浩然正气,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沧海一粟,但有些人的精神永存;正如闽江最终汇入大海,个人的生命虽如浪花般短暂,但精神的力量却能穿越时空,永续传承。林则徐如此,每一个为这片土地奋斗的人亦如此。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今天的福建儿女,正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将林公精神转化为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的实际行动,在祖国的山河万疆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
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出品
作者:闵桨
编辑:徐宇琦
审核:严顺龙、方婷
相关文章
- 山河万疆思林公 2025-08-28 19:02:00
- 九三阅兵预演,老军迷为何沉默?陈浩洋:实战装备,竟然不认识! 2025-08-26 17:34:00
- 把铭记化作行动 2025-08-25 13:38:00
- 做好“海”的文章——福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上) 2025-08-16 09:14:00
- “接诉即办”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 2025-08-12 06:40:00
- 今年上半年福建出口茶叶同比增长18% 2025-07-28 10:15:00
- 书香何以能致远(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2025-07-27 09:44:00
- 川赢位来·政策周历丨四川:企业招用这些群体可申领2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2025-07-25 1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