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让商家在规则的“擂台”上竞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0 05:50:00
【经济界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华东
“3.99元还包邮”“799元交个朋友,321上链接”“您有20元待领取”……在商品琳琅、服务丰富的今日,商家各种促销方式层出不穷,消费者选择起来可谓“眼花缭乱”。而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涌现,“内卷式”竞争、侵害数据权益、恶意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也不断出现。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活力源泉。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近日,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市场竞争规则得以进一步完善。结合修法热点,记者梳理了当前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探讨怎样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

消费者在海口国际免税城购物。新华社发
“神仙打架”,价格真的越低越好吗?
今年以来,几家外卖平台上演“三国杀”,裹挟着流量与娱乐元素的“外卖大战”愈演愈烈,被广大网友戏称为“进入玄学状态”。
在这场商业竞赛中,有了平台的高额补贴,一杯奶茶甚至能低至1元钱。当“羊毛党”们冰箱里囤奶茶集体狂欢,笑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之时,“就没有人在乎奶茶店店员的工作强度吗”“生意没办法做了”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现在的日销量已经直接腰斩”“一杯茉莉花香拿铁已经5.9元一杯了,我们怎么跟”“每天出餐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可收入也没涨多少”……与订单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商家“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无奈,还有不少实体店“要么跟着卷,要么说再见”,硬着头皮越卖越亏。

江西瑞昌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正在对商品进行质量和价格检查。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低价竞争意味着企业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从商业角度看难以长期持续。为什么低价竞争屡禁不止?一方面,确实有个别商家“走量”“赚快钱”,不少直播间的“宝子”“家人”以为薅到的是“羊毛”,结果收到的却是“一地鸡毛”。很多人在收到快递的那一刻才发现,主播们打下来的不只是价格,还有商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有的大型平台凭借自身强势地位,或以平台补贴,或强制要求平台内商家低价参与各种促销,以此来扩大交易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平台经营者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平台内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就是对上述问题的回应。
中国社科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李晓华表示,企业为了保持足够高的开工率,平台为了保持流量、成交量,竞相采取降低价格的竞争策略,“每家企业都降低价格,但是收入或利润情况并没有改观甚至出现恶化”。
“消费者当然希望买到低价商品,但不能以牺牲质量为前提。健康市场中的低价,应是商家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效应、供应链优化等正当手段实现的合理低价。”李晓华表示,这样的低价才是可持续的,既能保证商家的合理利润,又能让消费者真正受益。
为评论区里的“小聪明”“歪心思”划出法律红线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滥用平台规则,直接或者指使他人对其他经营者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或者恶意退货等行为。
商家花钱“买好评”“删差评”等行为,早已被不少消费者熟识。浙江台州公安机关去年侦破一起刷单炒信案,刷手为3万余家商户刷单、刷好评,累计高达1000余万条。
既然商品“好评”不足信,不少消费者在浏览商品时更加关注“差评”,认为“差评”才更真实,殊不知“‘内卷’的风已经吹到了‘差评’”。去年8月,某商家突然收到大量与事实不符的差评。经过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些反映产品质量问题的大量差评系另一电商企业故意组织发布。“恶意差评”散布的“烟幕弹”既误导了消费者,也让商家有理说不清,商品评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大打折扣。

某快递企业邮件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分拣快递。新华社发
“从为自己买‘好评’到为竞争对手刷‘差评’,虚假评价正在迎来‘反噬’。”山东大学数字经济与平台竞争研究中心主任曲创表示,在平台中,成交量、好评率等指标往往权重较高,消费者在购物时也会特别关注商品评价,这就迫使不少商家去“刷单”“刷好评”。这一现象普遍化之后,消费者对好评率、成交量等指标失去信任,转而关注“差评”,认为差评应该是真实的消费反馈。当“差评”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时,“灰产”也就从“刷好评”转向“刷差评”。而无论是铺天盖地的好评,还是如潮的差评,只要不是真实的评论,都消耗着人们对商铺、对平台的信任。
“电商平台内的信誉机制建立起来非常困难,但倒塌却非常容易,只要出现几次影响较大的‘失信’事件即可。”曲创告诉记者,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恶意退货等行为与市场经济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相违背,更与我国互联网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背离,如果不加治理,毁掉的不仅是公众对某一商铺、某一电商平台的信任,还可能是对整体电商行业的信任。“对于以谋利为目的的违法行为,最有效的治理方式是大幅度增加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根本上消除违法动机。”曲创表示。
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设经营主体606.3万户。其中,新设企业210万户,新设个体工商户394.9万户。
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断优化,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抽查发现问题同比下降2.78个百分点,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平均受理时间同比减少5.7天。
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成效显著,2024年共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5件,罚没金额1.069亿元,切实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利益。
(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姚亚奇整理)
依法依规治理,让“内卷式”竞争销声匿迹
近日,一则禁止旅客携带不符合规定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的禁令,引发的蝴蝶效应还在继续发酵。
让消费者一度无所适从的同时,这则禁令也让由充电宝行业“内卷”触发的安全事故隐患浮出水面。有业内人士反映,近年来,不少品牌的低价充电宝制作成本越压越低,而营销和渠道成本则越来越高。在某平台上,一个2万毫安的充电宝售价仅为14.5元,商品照片下赫然标注“品牌热销5000万+”。为了压缩成本,有的充电宝企业不断压低电芯等原材料的采购价底线,供应商频繁试探安全边界。今年以来,已发生多起旅客携带充电宝在飞机上起火冒烟事件,极大妨害公共安全。
近年来,“内卷式”竞争愈演愈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618”促销活动期间,各地电商企业、商家在直播间推介产品。新华社发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再次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此次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增加了关于治理“内卷式”竞争的规定,明确国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依法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为什么要坚决整治“内卷式”竞争?受访专家告诉记者,“内卷式”竞争是经济主体为了维持市场地位或争夺有限市场,不断投入大量精力和资源,却没有带来整体收益增长的恶性竞争。其本质是内耗,不但卷到最后没有赢家,甚至还会成为企业创新发展、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阻碍。
“消费者期待的是企业之间上行的卷,是卷质量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强大、服务越来越贴心,而不是卷价格越来越低,服务越来越差、质量越来越低。”福建师大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凤娣表示,不少企业打“价格战”,靠低价来“卷”市场;不顾服务、品质搞“营销战”,靠花哨宣传来“卷”销量。有的地方政府也通过人为制造政策洼地、或明或暗设置市场壁垒等方式来为“内卷”提供支持。“无下限卷产能、卷价格、卷同行,结果很有可能多败俱伤,突破市场竞争边界,扭曲资源配置与价格信号,扰乱公平竞争秩序”。
“‘内卷式’竞争的重要原因在于产品缺乏差异性,从而只能靠拼价格赢得市场份额。”李晓华表示,让市场竞争回归理性,除了治理恶性低价竞争,还要解决非市场因素干扰市场秩序的问题,必须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和产品的自由流动,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和多元化竞争、开拓更广阔市场。
《光明日报》(2025年07月10日 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 加力!我国推出新一批稳就业支持政策→ 2025-07-10 10:45:00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让商家在规则的“擂台”上竞技 2025-07-10 05:50:00
- 新氧转型遇挑战:快速拓店致净亏同比扩至56%、投诉率居行业前三 2025-07-09 17:54:00
- 负债20亿!母婴电商平台海拍客闯关港股 2025-07-03 09:56:00
- 网站建设公司 2025 精选:高端网站建设公司闭眼入榜单 2025-07-02 17:51:00
- 在法治轨道破解平台“内卷” 2025-06-30 00:40:00
- “合成生物智能研发平台”正式启动建设 2025-06-28 16:54:00
- 供销总社:部署农产品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拟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棉商 2025-06-27 13: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