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谢谢!谢谢!谢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4:15:00
“提灯天使”
是对护士的爱称
今天
2025年5月12日
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
也是致敬“提灯天使”南丁格尔的日子
福州市卫健委数据显示
至2024年底
福州市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6万
让我们一起听他们讲述
一线护理故事

“男”丁格尔
打破偏见获取信任
对尿毒症患者来说,血液透析是维持生命的一项重要治疗方式。作为福州最大的公立血液净化中心,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每天要为百余位患者进行透析和各项专科评估、操作。血液净化中心有一位在这里工作了3000天的“男”丁格尔——李正洋,“男护士能做好护理吗?”2016年,初踏入医院,李正洋遭到部分患者的质疑。但他凭借过硬的技术、豪爽的性格及幽默的语言,赢得患者及家属的称赞。
李正洋操作血透设备
“70后”大姐大
她,身高1.58米,一头干练短发。福州肺科医院胸外科二病区护士卢爱平看似娇小,却是有名的“大姐大”——走路带风、语调激昂、为人热情,她给人的印象不像是一名护士,更像冲锋在一线的战士。1994年,卢爱平成为一名护士。31年芳华,当年的小护士已挑起了大梁。在工作中,卢爱平就像一位长辈,带领年轻的护理人员熟悉每一项工作,倾囊相授每一个经验,帮助她们快速成长。
卢爱平正在照顾老年病人
凌晨3点的5次奔跑
心电监护的持续声响、呼吸机的频繁报警、气管切开患者不时发出的痰鸣声……每当踏入重症监护病房前,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护士黄依玲总会习惯性地喝几口红牛。2015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毕业后,黄依玲回到家乡榕城,在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奉献着无悔青春。凌晨3点至4点,黄依玲与同事们依然在全力以赴,从病床到处置室的5次奔跑可窥一二:安抚9床喉癌化疗后气管切开的患者、为1床更换气管插管、给3床调整俯卧位通气角度、为8床更换CRRT置换液、为7床进行心肺复苏……
黄依玲为病人擦洗
“95后”守护120生命线
“小时候就觉得护士是份神圣的职业。”福州市中医院急诊科“95后”护士甘晶晶在高考填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了护理专业。“120出车,一位肝癌晚期呕血患者,收到请回复”“收到”……凌晨2点,街道一片寂静,一辆救护车疾驰而去,稳稳停在一栋老旧居民楼前。甘晶晶与同事一口气爬上六楼来到患者家中,一起实施紧急处理,测量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将患者从六楼抬至救护车中。上车后,甘晶晶已是满身大汗,脚也在经过狭窄楼梯时扭伤了。
甘晶晶为患者拔罐
能“坐诊”的专科护士
拥有众多“铁粉”
“总以为护士的工作就是打针、发药,没想到护士也身怀绝技,能像医生一样‘坐诊’,了不得。”肝硬化患者张阿姨小腿被开水烫伤,在外院换药三个多月,伤口始终不见好,每次清创都疼得她直冒冷汗。她慕名找到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吴孟超纪念医院)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黄胜兰,黄胜兰凭借精湛技艺和“一患一策”,让张阿姨彻底摆脱传统干性换药和机械清创,享受到“无痛清创”带来的疗效。
黄胜兰给病人换药
用爱创造“掌心奇迹”
在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专科院区(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80后”护士钟小丽的职业生涯里刻着两个特别难忘的数字——480克和500克。那是一对胎龄只有23+5周的早产双胞胎姐妹的体重。当时,两名高年资护士担任“临时妈妈”,开启长达近5个月的生命守卫战。钟小丽就是其中的一员。据介绍,这对双胞胎刷新了当时福建省可救治存活最小胎龄的危重症早产儿纪录,也成了钟小丽心底最柔软的烙印。
钟小丽给婴儿喂奶
急诊科护士张菁杰的特别数字:
120个
对福州市第一总医院达道院区急诊科护士张菁杰来说,“120”是特别的数字,这既是刻在他脑海里的急救号码,也是他每年值守的120个夜班,更是他与120救护车一起奔赴现场抢救生命的经历。用无数次奔跑加速度,拓展着生命希望的边界,这就是张菁杰最朴素的信仰。
张菁杰
快时代的“耐心天使”
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称呼吸科),“80后”护士郑秀莲的名字总是和“耐心”画上等号。她是呼吸专科护士,除承担病房日常工作外,每周还需在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坐诊”一次。她在这里,她耐心为患者提供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家庭氧疗、家用呼吸机护理、雾化吸入、吸入剂使用、肺康复锻炼等专业护理指导。
郑秀莲
骨科护士黄柳青的特别数字:
第1步和第3天
黄柳青是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创伤骨科13病区的护士。该病区是全省首家老年髋部骨折加速康复示范病房,也是无陪护病房。黄柳青说,对自己来说最特别的数字是“3”和“1”,“3”是理想的术后出院时间,“1”是每一位老人勇敢迈出的第一步以及训练的每一步。在黄柳青看来,护理不仅是技术,更是温度。而她,愿意一直做老人们的“拐杖”,陪他们稳稳走过生命中最脆弱的那段路。
黄柳青为病人打针
用脚步守护生命的长度
结束急诊科一天的工作,谢瑶看了看运动手环里的步数,又是2万步。这不仅是她当天值班的步数,也是全部急诊科护士上班的平均步数。谢瑶是一名“90后”,当了8年的护士。“不是在跑,就是在跑的路上。”谢瑶说,在急诊科,这样的情况随时发生,虽然累但是很充实,不断上升的步数也记录着她守护生命的轨迹。
谢瑶输入病人病历
用真心和患者肝胆相照
“‘5’这个数字对我和患者都有特殊的意义。”孟超肝胆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护士长周榕慧说。在医学界,“5年生存期”不仅是衡量癌症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尺,更承载着无数患者重获新生的希望。让周榕慧开心的是,作为肝胆外科建科护士长,她见证了随着治疗技术进步、治疗体系完善,越来越多患者的生存期延长,“病房里有一半患者术后生存期可以超过5年了”。

周榕慧为准备手术的病人拍背
在这个节日里
让我们轻声地说一句
“谢谢你们,没有放弃
谢谢你们,始终坚持!”
如果你的身边恰巧
有一位“白衣天使”
不要忘了向她/他送上你的祝福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林文婧 陈丹 石美祥
编辑 陈雨晨
审核 潘温祥
监制 黄戎杰 黄而海
相关文章
- 谢谢!谢谢!谢谢! 2025-05-12 14:15:00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推出全球管理硕士双学位项目 2025-05-10 11:27:00
- 南京新增一条公交"就医专线" 直达医院门诊楼 2025-05-09 07:04:00
- 卢新华带队赴北京考察招商 2025-05-08 14:39:00
- “五一”假期,东航在汉旅客运输量增长明显! 2025-05-07 16:45:00
- 世界哮喘日 专家提醒:雷暴天气警惕“雷暴哮喘” 2025-05-06 20:07:00
- 潮评丨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侮辱了谁的智商? 2025-05-06 16:12:00
- 护士发论文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山大齐鲁医院回应 2025-05-05 1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