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餐芳谱”AI主题图文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苏州工艺美院举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4:30:00    

5月21日,由苏州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科技镇长团、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科技镇长团、苏州市古城保护和数字创意产业科技镇长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姑苏餐芳谱”AI主题图文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江苏省委办公厅信息处二级调研员秦璨,苏州市古城保护和数字创意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园林绿化处副处长武浩然,苏州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江苏省委宣传部舆情信息处副处长杨逸帆,苏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二处负责同志冯星,学校党委书记范卫东以及参赛团队代表、媒体、师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典礼。

学校党委书记范卫东在致辞中指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但在人工智能时代,最宝贵的依旧是“人性”。人类独有的情感、智慧和人文关怀,是任何AI软件都无法替代的。正是基于这一考量,这场以“餐芳”为主题的图文创作大赛应运而生。苏州自古以来便有以花入馔的习俗,通过AI软件来呈现“餐芳”习俗的历史源流、菜品样式、文化内涵和现代传承,这道有“温度”的数字考题,不仅展现了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之美,也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提供了可能。他表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深耕专业建设,形成了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三轮驱动”发展的专业格局,并牵头成立了国家文化大数据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AI设计产教融合共同体等4个行业共同体,积极为地方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这次学校与镇长团联合举办AI主题图文创作大赛也是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

苏州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科技镇长团团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丁俊介绍了赛事背景及作品征集情况。他指出,AI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可以承载文化情感的创意伙伴。许多参赛作品都展现出对文化深度的挖掘,不仅实现了技术层面的突破,更完成了从文化符号到情感共鸣的升华,让我们见证了国产AI工具的无限可能。“姑苏餐芳谱”项目恰如其分地回应了两个时代命题:一方面,展示了技术如何为传统文化保鲜;另一方面,则揭示了AI普及化带来的创作扁平化趋势。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一幅“科技赋能、文化常新”的生动图景,也体现了本次大赛的初衷:让技术成为文化活化的桥梁。

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科技镇长团团员、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教授朱悦解读了评审考量标准,并揭晓了本届大赛的创作亮点。他表示,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充分展现了传统智慧与前沿科技的奇妙碰撞,它们不仅是创意的比拼,更是对生活美学的探索与传承。评委团秉持公正、公平和专业的原则,从食材搭配的创意性、花卉健康属性与药性搭配的相容性、视觉造型的艺术性以及对花卉文化与姑苏文化元素的诠释深度等多个维度,对每一部作品进行了细致的考量。他期待主办方能够紧密合作,深入挖掘食材获取路径,优化制作工艺,将图像美景转化为真正的美食,助力苏州大健康产业与姑苏古城的发展。

典礼现场揭晓了本次大赛的获奖名单,并进行了部分获奖作品展播。自今年年初发布征稿启事至2月底截稿,共征集到45支参赛团队的104项作品。赛事采取“海选+优化”双阶段评审机制,经三轮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6项。

以作品《江南花馔的时季美学》荣获一等奖的林丹丹分享了她的创作故事,表达了对苏州文化的深刻理解,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思考。她感言:“苏州人对花馔的风雅浪漫,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和古典韵味的花馔养生文化,我一直很感兴趣。通过参与大赛,既可以与来自各个高校与业界的伙伴同台竞技,也可以有效检验自己的技术能力。感谢大赛提供的机会,我们将努力成为能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此次“姑苏餐芳谱”AI主题图文创作大赛以AI技术赋能苏州历史文化,为古老传统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激发了青年群体对科学、人文和民俗的探索热情,有效推动AI技术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应用,展现出人工智能携手创意设计的无限可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